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达到20个,包括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2014-2018年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相比2013年增长67%。其中,学校是全国唯一一家自2014年以来连续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单位,2014年以来获批数位列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第二位、工信部所属高校并列第一。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12个,包括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88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哲学社科类研究基地5个、陕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和陕西省工业设计发展中心1个。2014-2018年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50个,数量实现翻倍增长。学校智库建设取得新突破,搭建陕西省军民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无人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一批智库平台,积极为国家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获批工信部、陕西省智库优秀研究成果奖4项。
学校国家级科研奖励成果丰硕。学校获国家科技奖10项、省部级科技奖126项。2015年,机电学院张卫红团队成果“机械结构系统的整体式构型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解决了多个航空航天型号研制中的设计和制造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航海学院宋保维团队成果“XX自主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水中兵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材料学院李贺军团队成果“长寿命耐高温氧化/烧蚀涂层防护机理与应用基础”,解决了国家重大战略亟需的多项关键超高温材料应用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材料学院杨合团队成果“高性能轻量化构件局部加载精确塑性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技术”,显著提升了塑性加工的成形极限、成形质量和成形能力与水平,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材料学院张立同院士团队成果“XX飞机刹车功能复合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材料学院傅恒志院士团队参与的“新型合金材料受控非平衡凝固技术及应用”,实现了从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工艺装备到实际应用的原创性关键技术突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7年,理学院张秋禹团队成果“吸附分离聚合物材料结构调控与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使我国镓的产能提高约6倍,打破了头孢合成用吸附分离和负载材料的国外垄断局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材料学院周万城团队成果“航空发动机用特种功能材料”,研制的高性能高温功能材料是现代装备跨代发展的标志性新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机电学院张开富团队成果“大型功能壁板自动精准装配关键技术与装备”,应用在多项航空航天重大型号中,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型号的跨越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统筹布局新兴学科方向探索科研工作提升方略
未来我校将实施科技体系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学校科研水平。聚焦学术前沿战略需求,紧密围绕“三个面向”,谋划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大科学装置,布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统筹布局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继续实施“3-10”科技培育计划,加强在人工智能、生态环境、脑科学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的科研布局,产生重大原创成果;在传统航空、航天、航海优势领域,谋划重大科研项目,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在材料领域,重点支持材料科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促进材料学科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信息领域,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的体系规划和深入研究,以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促进人工智能在空天地海领域的应用。
大力加强对外协同创新,重点围绕国防与国民经济重大装备需求,加强重要型号任务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材料、发动机、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联合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重视柔性电子与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引领性科技协同创新,努力实现开道超车。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科技创新,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提升学校科研的国际声誉和全球影响力。
着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发挥文科建设工作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聚焦学院重点发展方向,引育研究团队和学术骨干,打造文工理融合渗透的研究基地和智库平台,强化跨学科交叉研究孵化国家重大项目和人才项目,形成一批在各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提升在行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扩大高校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试点工作,激发团队、个人及学院的创新活力,完善以代表性成果、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促进科研价值观的进一步转变。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理顺学校-学院-平台-团队-方向的关系,形成多层次推动平台建设发展的工作格局。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校科研工作将继续瞄准重大科学理论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引领重大突破,培育重大成果,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征程中,在自主创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自强自信、豪情满怀、砥砺前行!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