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不成功的孩子第二章
库稳飞的爸爸是教育科科长,对教育当然是十分重视,几乎天天都要到学校来一趟。可他儿子除了作文写得较好外,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智商也就是和大家一样,普通极了。上课时,表面上看他坐着不动在认真听讲,但经我多次观察发现,他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根本没听老师讲课。他的心思在想着别的,一问答非所问,不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倒是能完成,但潦草、马虎,很难辨认,错的也不少,明显的应付差事罢了。可就是这样一个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却不声不响地跳级上了三年制的初中。
后来我时常记着这个学生。听市六中的老师讲,在库稳飞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却奇迹般地一下子上去了,在初一时就进入了前列,一直排在全班前十名。
听他爸爸说,库稳飞2004年6月份要参加高考,上一类重点大学没问题,目前在高三学习成绩很优秀。自从听了库稳飞爸爸的家教报告会后,才解开埋在我心里六年之久的库稳飞跳级之谜。
库金会让这样的差生儿子跳级,堪称一个奇迹!以库稳飞小学那样差的成绩,只有留级才正常,可库金会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让儿子跳级。难怪当时他们单位不少人说库金会有神经病,脑子不正常,会毁了儿子的一生。他的兄弟和亲戚也极力反对这样做,但库金会谁的话也没有听,走自己的路,大胆做他的家教实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刘策明老师的文章只是一个旁证,证明智商平平、成绩中下的库稳飞奇迹般跳了级,证明智商平平、成绩普通的孩子的确能跳级。但怎样才能保证跳级成功呢?库金会在他的家教实验中,摸着石头过河,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以一种马拉松长跑的坚韧毅力,将这一“神话”变成现实。
他创造了家教马拉松纪录
库金会说:“让孩子跳级容易,从这个年级弄到那个年级就是了,但要使跳级成功,就必须把学习成绩搞上去,最终考上一类名牌大学,这才算跳级成功!”
为了实现他心目中的梦想,孩子进入初中后,他就多年如一日,每天到孩子的学校去一至二次。他家离学校有3华里,他几乎每天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步行去学校。1999年秋,大儿子考上了市一中,学校离他家更是远达12华里,下了公交车,还要爬一个500米远的山坡才能到达学校。尽管如此,每天中午,他仍坚持利用午休时间给儿子送一餐饭。可小儿子初中的学校与大儿子高中的学校方向正好相反,中间相隔15华里,17个公交站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怕苦累,雷打不动地来回奔跑于两个儿子所在的学校,常常一身泥一身汗,让学校的不少老师和同学都为之感动。2001年,小儿子也以较好成绩考入了大儿子所在的同一所高中,这才减轻了他两头跑的艰辛,每天可以将两份午餐一块送到学校给孩子们吃。
很多人不理解库金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一是很累,多年如一日,不能午休,家长太辛苦;二是算经济账,也根本就划不来,因为两个儿子买一餐饭只要6元就足够了,住校每人一年才50元,平均每天才几角钱的住宿费,他却让儿子都走读。当时全市住这么远的路走读,仅此一家(如今,根据库金会的教子经验,已有不少人也让孩子远距离走读了)。库金会说,他们单位男职工,人人都打麻将、斗地主,就他一人不参与,因为他没有时间娱乐。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这样累呢?库金会的回答让我们茅塞顿开。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第三章
他说,这样做有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锻炼自己的意志、毅力和恒心。一个人干事业最起码的功底就是吃苦、耐心、毅力和意志。
二是给儿子作表率。他说自己平时坚持到学校送饭,这看似教条、形式,实际上是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锻炼其坚强毅力的得力方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无形中也感染了儿子们。
三是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便针对问题有目的地施教,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库金会说,现在许多家长都苦于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就给一些受不良影响的孩子在家长面前说谎、蒙骗创造了条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情况不了解,孩子一次次说谎得逞,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有些甚至走上邪路,这类例子很多。出现这种现象,很多家长不是检讨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够不够,了解够不够,尽没尽到一个家长的职责,反而一味抱怨孩子不听话,学坏了,抱怨学校风气不好,管理不严。其实孩子学坏,一大半责任在家长,要是家长经常到学校去,观察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发现问题及时施教,孩子就不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就说不上学坏了。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库金会自孩子上小学起,就坚持每天去一次学校。在小学阶段,他主要是到学校观察孩子活动的情况,研究孩子的心理活动。他不但观察自己的孩子,还观察别人的孩子,同时找老师了解情况,观察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和成绩差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哪些区别。他还用很大精力研究放学后各种类型孩子的活动情况。他发现,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般都能径直回家,不在路上疯玩;反之,家庭教养不严,学习成绩差,孩子就会利用放学回家的点滴时间,或去游戏机室玩一会儿游戏,或在小玩具摊点上瞎看,有些甚至到处疯跑着追打。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他敏锐地观察到早恋和青春期叛逆是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杀手”。他就每天对孩子施以正面的感化教育,以情感人,一日至少进行三次教育,他还形象地把这比喻成“ 孩子天天掉进染缸,家长就要每天从染缸里将孩子捞起来洗一洗”。因为孩子们在一起,都处在青春期,平时在一块儿吹侃的内容都极“ 前卫”,孩子稍不注意就会“中毒”,影响一天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长如果偶尔管一次,打骂一两次,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孩子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幼稚,还一肚子委屈,认为和家长无法沟通,有些再也提不起学习劲头。
他掌握了与孩子沟通的秘诀
现在,家长们普遍反映与孩子沟通难,家长的话孩子一点也听不进,你还未开口,他就捂起了耳朵,还叫你闭嘴!有的甚至与父母动起了拳头,令家长们伤心不已。库金会说,他天天接到不少家长的电话,许多家长谈到这些都失声痛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库金会的孩子是典型不听话的孩子,他又如何与孩子沟通呢?他坦言,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也有过失败,也经常被儿子“训斥”,至少每周要被孩子“训”一至两次。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不听话呢?为什么对家长那样反感排斥呢?库金会经过反复的长时间观察研究,再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这种排斥是普遍现象,即使对那些非常听话型的孩子来说,青春期也常常会出现逆反心理。他回忆自己在14岁那年,突然发现自己长大了,对父母的打骂斥责产生了抵触情绪。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