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即将到来,全国考生及家长都在为剩下的几天冲刺而忙碌准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就变的尤其重要。最后这个阶段是该回归课本还是做练习题?最后哪些内容是重点中的重点?该如何的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视频:特级教师王大绩谈高考语文最后冲刺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1,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1, //广告 tj:0 //推荐 }; </script> <script src="http://v.sina.com.cn/js/pg/play/playflash.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1;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33271967);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35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live.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play/edu/chatshow/1556.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script>
为了帮助高考考生解答上述疑团,新浪教育频道邀请沈阳飞跃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于2009年5月25日(周二)14:00-14:45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高考最后冲刺备考方法、复习内容和考试技巧等内容与广大考生和考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访谈结束,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我是娄雷,现在是2010年全国特级教师辅导特别节目,我们节目会继续进行,和大家关注的学科是语文学科。为大家请到的是我们的老朋友王大绩老师,先和网友打声招呼。
王大绩: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很多城市,包括北京都是新课改的第一年,作为新课改,高考究竟有多大变化,是不是先用简短的语言跟我们说一下?
王大绩:既然是新课改,当然要落实语文新课程的界定,这个性质就是说语文是人类重要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个一定得到重要的体现。这个在几年前,2006年开始就在明确渗透,那个时候有一些省,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率先推行了新课改之后的高考,这个在其他试题中也在渗透这个精神,只是在外在的形式上保持过去的传统,这是在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其实明年全都是新课改,今年最后一年。
主持人:对于大家来说,大家寄希望于最后这几天,分数能够略有提高,语文是需要大家长时间积累的一门学科,并不是马上能有提高的,您认为在最后阶段应该去做哪些工作?
王大绩:可以分两部分去说,一个是一般而言的语文考试,再一个是新课改的语文考试。
就一般而言,实际上就是做模拟的高考和真正的高考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比如6月7号的高考是一刀砍下去,获得最高成绩,这是唯一目的。那么准备备考的过程都是磨刀的过程,准备6月7号使用。这两个的重要差异,说一个例子您能明白,各位也能明白,一道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我判断是A,BCD就不看,拿完分就行了。如果模糊、拿不准也没关系,只要能确定一个正确答案就可以了,四个选项都是很好的磨刀石,如果不能确定把握,那就没有训练价值。表面看都是选择题,实际不一样,数学题一道题目选择题是一个题,四个选项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正确,另外三个自然错。语文是四个题,成语使用ABCD,四个成语,互不相关,辨析病句互不相关,文言文都互不相关。一个选项一个选项去看,肯定做不完,所以同学应该在考前这段时间专门适应一下我在考场应该怎么做,我们现在没这样做。所以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没有时间,是因为他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用到的训练很少,在备考中他们不清楚应该磨刀还是用刀,老是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下。这是一个例子。
说到新课标的高考,变化有两点。一个是阅读题,从全国范围来说,设置了选择题,就是文学作品和实用类的文章。有的地方有些老师指导有问题或者怎么样,叫同学文学作品小说别选,现在有的地方高考中小说的阅读题形同虚设,选择特别少,多数直接跳到实用文章。但是现在实行新课改的考题,实用问题并不是特别好做。在我们同学中,一类同学比较关注社会生活、家常里短、人情事理,他爱做这类的。如果一些同学不关注窗外事,就读圣贤书,知识面比较宽广,文艺复兴、对于文学、历史、宗教比较丰富,就应该选用实用的。
这是两本书,一本是文字的,一本是生活的,侧重不同。所以同学在考前这一段时间,反正实行新的改革的地方,应该这样去侧重认识一下自己,做一下选择。
像北京,没有选择题,但是北京设置了两道题,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中各十分,要求回答200字左右或者不少于200字,那当然需要同学的内涵、积淀更丰厚充实才可以。但是长期以来,咱们语文这个方面在答这种题目的时候,简答题200多字的题目思路步骤不清晰,现在往往有一个偏向,简答题必须有原文的解释,二要你的分析,譬如观点一分,你的事例二分,你的分析二分,你的原表达几分,似乎只有这些点就能得分。实际这些点好比一个表格,你得填对才行,比如对原文的解释,你倒是有解释,你得对才行。大家就注意这些条条框框,而它的内涵是什么,往往忽略。
为了把这个内涵充分答出来,像你刚才说语文不是一天的事,是日积月累的事,把它的内涵充分调度出来,需要有一条渠道,一条通道,所以答题也需要一条渠道。同学在备考中应该重视思路步骤,把思路步骤答清楚,把内涵积淀调动出来,实际这个问题在其他学科中问题不大。好比同学做一道数学题计算题,答案是A,没有一个同学会把A直接写到试卷中,他觉得不算对,不算会,必须把思路写出来,这样才算对,重视的是思路步骤,没有重视答案。如果做的答案不是A,是 2A,他得检查这个思路步骤,检查没问题,请教老师,请同学商量,这里都没有问题,答案错了,把答案改成2A,这里重视的就是思路。同学进考场,6月7号,一个答案都带不进去,带去也没用,带去的是思路步骤,是模拟练出来的清晰思路。
语文不是这样,语文经常是没有思路,思路不清,很多语文老师一手拿着题,一手拿着答案在中间敷衍,答案有一点,文章中找一点,找不着,算了,我也不找了,咱们照答案看吧,这里重视的就是答案,而没有重视思路步骤。所以语文的备考永远是弱势,大家没有把重点放在应该放到的位置上。
我觉得不宜过分强调语文答题的主观性或者模糊性,它作为考题来说应该有相当的明确性,其实主观性比较强的是作文,在这个方面同学应该注意要把思路步骤弄清楚,把这个人文内涵充分调动出来,才能充分适应各种性质的题目。
主持人:对于大家来说,最后几天会有很多参考资料,老师发的资料,历年的模拟真题,还有考试说明,那同学在最后几天究竟应该复习哪些材料?
王大绩:什么材料不重要,必须是好的材料,因为同学的材料很多,有些题目的本质规律是相同,有些是不一样的。打个比方,高考题好比是一只小狗,有些模拟题就是毛绒狗,你怎么看怎么像,但是怎么琢磨怎么不是。你第一题考什么,我第一题也考什么,外在很容易,但本质不一样,因为高考是在特定环境下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出的题,是大规模的笔试,大规模的阅读试卷。但是模拟试题不是一样,高考时用的文章、文字材料,从来都是改造后的材料,绝对不能用自然文章,必须是推平的跑道才能跑、才能竞赛,而有些模拟题用的文章就是自然文章,就是一个坑坑洼洼的地儿,这篇文章可能美学价值、文学价值很高,但没有考察价值,你必须变成跑道才能成为考试。咱们作为高考试题都是摘自哪儿、节选自哪儿,有一年考的是钱钟书的《中国书中国话》,我们找不到这篇文章,原来那篇文章写得非常庞杂,各种原因,编辑从里面挑出一些话,拼凑出来的。还有一年考的是陶行知的一篇文章,也是大量删除重组,才能用来考试。不符合考试规律的试题你做了也没用,因为备考的重要目的不是知识能力的问题,我不是说语文考试知识能力不重要,它是重要的,好比平时语文学习“打刀”很重要,但现在只有几天,你必须磨刃了,这样你的能力才能展示出来。而且意识很重要,必须是好的题目你才能找到意识,要不然刀更不行。
所以同学们,别的你没有能力、不能分辨这个题好不好,那是对高考题目首先的认识,你能不能把本地近几年高考真题拿出来,探索一下当中的规律。如果你的语文老师是有经验的,或者是立足于语文本身对你进行辅导的,那老师应该知道内在的规律。
另外不要陷入一种专业术语的死记硬背当中,什么修辞、什么手法、标点符号、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表现手法,这些不是语文,这是对语文的梳理和解释或者语文的外衣,我们不能指出衣服而把语文这个人弄掉。实际语文就是三个词,生活,一个是生活的学科,需要感悟生活。另外它是通过文字表现生活的,需要他关注文字,那句话怎么说的。再有一个是思维,能不能由小见大、由表及里,就是这样三个本色。同学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这三个面,有一些同学特别注意术语,语文从来不考这些东西,重要的是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如果你想十天有一个提高,必须找一个合理的渠道,把它转化成分数。
我说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实实在在的例子,比如辨析病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养成一个逢句便读的习惯。东城区有一个老师叫赵大鹏,他有一次说,你读了有毛病的就是病句。我们为什么强调同学读,因为语文是考汉语,这是我们的母语,每个人听话的机会比看文章多得多,我们说话的机会,比写文章多得多,是个中国人他的声音语言就比文字语言敏锐许多,我们必须利用声音的敏锐弥补文字的迟钝。所以外语考听力,外语不考听力。老师一上来就是语法分析,是单句还是复句,是主谓不搭配,还是动宾不搭配。有时候听课老师讲这些,把句子都划分错了,还是说的那些。只要高考句子,只要一读就是病句,但同学们都成了惊弓之鸟,面前没有一句不是病句。
所以我们必须从语文的本身上,从高考真题上尽可能地认识规律,明确思路,这样才能充分把病句读出来。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