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面对人生的大考,历经高三的磨砺,很多人都等待着浴火重生的那天,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仿佛在这天比学生都要紧张,不能不说,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对于学生,也对于我们自己。
作为全国的考试大省和生源输出大省,山东高考题历来指向的是“对内”、“对外”两个层面,对内进行人性的剖析,对外彰显思辨的哲理,在内容上,指向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历史的辩证的世界观。这些反映在高考语文卷中,更直观的反映在作文的题设之中。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2009年的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题: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在题目中,我们不难看出,材料中截取的两个角度分别是:首先,生命历程中,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也就是当时人写所见所感,亲历或耳闻的都可以;其次,历史长河中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突出的以古喻今,通过历史来映照当今社会。在这两个角度中,正是反映了山东卷的两个出题方向,前者指向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后者则指向的是历史的辩证的世界观。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礼”和“理”一直是两大传统,成为了区域性质的集体无意识。作为当代文化代表的高考语文卷,也格外能反映当地的人文风貌和涵养内蕴。传统在潜移默化的延伸发展中,虽历经变迁,却依然光彩如昔,这不能不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一场通贯古今的风云际会,而高考语文卷,就是最好的表现平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2010年的高考语文山东卷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句托尔斯泰的人生名言,从形式上来看,果然今年从命题作文变为了“新材料作文”,从材料出发,自选角度,开放答题,是之前早已经押准的考试题型,从内涵上,今年高考依然是紧靠生活,强调“人生中独特的美”,同时突出思辨的世界观,将光明与阴影辩证分析,实质上,是将山东卷作文常考的两大考点合二为一,将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历史思辨的世界观整合在一起,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那么从选择角度方面来看,就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进行分析和综合,首先,生活中的真、善、美角度,立足于当时当事,从社会层面,我们看到的光明与阴影,或杂糅或分列,放眼当今,玉树地震、世界各地的灾害。自然无爱而人间有爱,这不就是生活中最浅显而又最深刻的真善美,富士康跳楼事件、各地的幼儿园袭击事件,不正是对社会中光明与阴影的理解扭曲而导致的。
其次,我们看到站在人生的大角度上,光明与阴暗本就是对立统一的一段矛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不正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演示,由世界观到方法论的转变是不是可以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参照与教育。
生活化,思辨化,山东高考语文作文始终在二者糅合的道路上,几年之内的高考也一定会延续这一传统,系统考察学生的生活观察力与思考力作为考察的一条主线,给教师带来的也应该是针对性的探究与加强。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