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语文高级教师范锦荣已经带过6轮高三学生。她的学生中,不论文科、理科,每年都有人获得东城区高考语文单科第一名,去年还有一名学生获得北京市文科第一名。
范锦荣老师建议——
语文成绩不是“报班”能解决的
现在,范锦荣老师带的是一文一理两个高三班,学生都很优秀,但她也经常接到家长的电话,咨询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范老师认为,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报班”能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范老师说,很多学生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上奥数班,从小就是做题、做题,语文学习的时间受到很大挤压。而且一些家长和学生囿于功利思想,认为学语文就是为了应对高考,凡是与高考无关的内容都不必考虑。范老师认为,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学不好语文,从长远看,无益于人格的养成,从近处说,对高考取得好成绩也十分不利。高考语文,更多的是考察学生对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掌握、使用程度,这是一个慢功。
考题出周杰伦,就跟上时代了吗
有一道高考语文模拟题,要求学生对一篇文章的题目“微山湖上静悄悄”进行分析,提示中写着:微山湖曾经发生过梁祝爱情故事,水浒好汉也在这里谱写了英雄篇章,而微山湖不为名利,包容了这一切……但是,有很多学生对这个题目一脸茫然:“老师,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题目是选自电影插曲。”范老师说,我们也在思考:是题目出得太落伍了,还是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化掌握得太少?要知道,一提起微山湖,很多中国人都能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眼前都会浮现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抗日英雄飞车杀敌的生动画面。老师们也在探讨:如果出一道关于周杰伦的题目,是否就是跟上时代发展了呢?未必。由此看出,语文学习不是在一天补课中习得的,它有太多的东西需要通过日常的生活作积累,通过大量的读物、生活实际作补充。高中时代建立大语文观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越来越近了,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特别是作文的水平呢?有的学校总结了一些固定的模式、标准、套路,让学生模仿。这种方法有效,但也有限。比如就《相信与怀疑》写一篇作文,结果全班学生写的不是司马迁就是屈原;下一回作文,题目是《轻与重》,学生写的还是司马迁和屈原,写来写去内容都差不多,死记硬背、生拉硬拽,就那么几句话、几件事、几个人,以至于有的学生说,写作文写得直想吐,一说写作文就头大,作文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真实感受差了几千年。
还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诗文,开头结尾罗列了许多排比句,看上去语言确实很华丽,有文采。但有些内容与要表述的主题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对这种千人一面,如同拷贝的“批量”写法、做法,范老师说,路子不对,高考作文绝不能写成新八股文!
写《18岁畅想》,有些学生不会想也不敢想
高三有个作文训练题是《18岁畅想》,可是有些学生不会想也不敢想,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设计。范老师说,部分原因是学生打不开思路。
范老师认为,教育不能消磨灵性,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最没有束缚、最有激情、最有思想的时候,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想象,尽情地表述,让他们把最鲜活的思想表达出来。不能否认,有的老师确实讲得太多,学生的思维、情感、语言表达都被老师替代了,老师预设的多,学生生成的少。好的语文课,老师要放得开,要更多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