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视的是,由于人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世界上不分种族和地域,形成了十分类似的惊人的款式基调和色调搭配传承特色。例如,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男子,无论是大民族还是少数民族,推重的是阳刚、庄重、脱俗,只有浮浪和文化浅薄者,才追求怪异、与众不同;女性则倾向于显示女性的温柔和体型美,着装有含而不露或露而虚掩的特点。
有人做过调查,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基调是“狭、小、紧”,当时的服装不论哪个部位,都讲瘦小狭长,男子西服领驳窄狭,裤脚紧裹在腿上,小方领衬衫,领带窄如长带子,腰间皮带不足二公分宽,连脚上的皮鞋也是又长又尖的火箭鞋。就是女装、童装也没有脱离这个基调。
但是物极必反,到了20世纪70年代又转向“宽、大、肥”。西装是定驳领,衬衫是长尖领,配上拖地的喇叭裤,腰扎宽皮带,脚踏大方头鞋。无论是“狭、小、紧”还是“宽、大、肥”,总的基调仍然是线条、格调、布局的统一。
在色调上,世界上各民族,也有着传统的配色要求。例如,目前,无论哪一个国家,套装之类的职业服,多以蓝色为主调。流行不衰的牛仔裤从它问世至今,从未离开过蓝色。做礼服,款式和色调要求高雅、庄重,推重气派,讲究风格,给人以文明典雅之感;运动服以轻质、适体为度,显示力量和健美;旅游服则讲究款式自由、轻便,适于户外活动,等等。这些就是服饰美的共性审美特征。
此外,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服饰同其它实用审美对象不同,它具有不断反复的特点。如果说,某些新式的实用品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把那些被它们顶替下来的旧用品送进了历史博物馆,那么服饰却因为产生它的时代的经济、精神生活的某种回归而重返人间,则是司空见惯的。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讲的“宽、大、肥”同“狭、小、紧”的反复一样,某些服饰也总有这个螺旋式的演变。因此,现代流行的各种服装款式,都可以从历史的资料中找到其形影。同时,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生活的新发现,理念的更新,各种新的科学技术的跟进,以及对人体自身结构和各部功能的新认识,不拘一格地被吸收到服装设计中来,这就促使服装的品种及其款式不断更新,不断推进到一个新的美学水平。
福建高考网温馨提示:以上便是关于“美术设计:服饰里的文化内涵 设计里的服饰美 ”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高考考试经验、高考考试技巧、高考考试心得等相关内容,请访问福建高考网【http://www.555edu.com/beikao/】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