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2012高考每月大事备忘 历年高考真题 大学查询数据库 艺术高考频道
演员除了需要把握角色的基调外,还应注意人物性格的其他侧面,这样塑造出来的形象才能够完整、丰满,具有多种色彩。 表演的总体构思 亦称“角色创作的总谱”。演员创造角色所作的总的艺术设想。包括角色的外部造型,气质及精神面貌,性格基调与色彩,人物的性格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时代及经历所赋予角色的特殊印迹,角色的最高任务与贯串动作,演员的远景和角色的远景,角色在整部影视片中的地位、作用、人物之间的关系,创作中节奏的安排,力度的配置,依据编导的意图对表演风格的设想等。 对镜头前的表演进行总体构思时还要考虑影视的特性:如对综合艺术中总体表演效果的把握;对蒙太奇处理下不同景别及瞬间表演的掌握;对具体拍摄技术条件制约的考高等。影视表演的分切间断拍摄、排练少、一次完成等特点,更要求演员构思好表演的总谱。
表演的总体构思应体现编导的艺术构思,对人物的设想应从角色的生活历史出发,应能激起创作激情,推动演员进行活生生的人物塑造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起到指引航向的作用。角色自我中心 塑造人物的一种技巧。由美国戏剧家罗伯特?科恩提出。意指演员在扮演角色时不应从演员本人的观点出发,而应从角色的观点出发,采取角色“以我为中心”的观点。
角色感到他(不是你)处在宇宙中心,其他角色只不过是他的角色看到和接触到的对象罢了。角色“自我中心”的基本原则是:当演员在扮演角色时,要想到自己是个“主体”,而不是个“客体”.他要把自己看成是周围环境的中心人物,即便他在剧中是个很小的角色也应如此。例如扮演《哈姆莱特》中霍拉旭一角的演员,一定要想“哈姆莱特是我的朋友”,而不要想“我是哈姆莱特的朋友”。演员运用这一技巧,可使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处于主动地位,采取积极的行动。表演中的思想方式 指欧美某些学者、专家和戏剧家运用哲学上的术语或控制论和信息论的某些原理和方法,对表演艺术进行探讨提出的一些表演理论相方法。
有人认为,演员在表演中存在两种思想方式:“决定论式的”思想方式和“控制论式的。思想方式。演员在创造角色的过程中,为解决不同的任务,应当分别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方式: 1.“决定论式的”思想方式:“决定论”原是哲学上的一种学说,它阐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有规律的、必然的联系及其因果制约性。借用这个术语和原理来探讨表演中人物行动的“动力”和“意图”,立论在于“动力”和“意图”是构成人的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构成角色行动的重要环节。“动力”是指促使人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意图”则是人在追求某种目标时的一种意向。“动力”对人的动作起决定性作用,演员在探究角色动作的起因时,必然要站在客观的立场(演员本人的立场而不是角色的立场)上问后追寻引起角色某个动作的原因。
运用这种思想方式可以挖掘到角色行为的动机和动力,因此这种思想方式可在研究角色时运用。2.“控制论式的”思想方式:借用控制论的术语和信息反馈原理探讨表演艺术理论和方法。“控制论”认为,不论是机器还是动物,抑或是社会,尽管它们属于性质不同的系统,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反馈。演员进行表演时,他的思想始终在向前看,他在想象一种可能实现的未来,他站在角色的立场上奔向他的“最高目标”过程中,不断接受信息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以便实现角色的“意图”,最后达到目的。正象导弹发向目标一样,必须不断捕捉和接受周围环境反馈的信息,不断纠正偏差,校正自己的航向,才能最后命中。运用“控制论式的”思想方式,才能创造出角色真实的、有机的、活生生的精神生活来,因此这种思想方式可在进行表演时运用。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