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填志愿一时爽,毕业工作火葬场。”
这是坊间流传的一句段子,也许你会觉得过于简单粗暴了。但它所强调的志愿填报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忽视!高考志愿填报,表面看是选城市、大学和专业,其实是选工作、选未来、选人生。
如何才能找准时机、挑准城市,成功找到有前途的好专业呢?破解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困难。著名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却不经意道出其中真谛:“我就想知道我会死在何处,然后我永远不去那里。”
所以,今天小编也另辟蹊径,细数高考志愿误报的“十宗罪”!希望能够带领大家顺利避坑~(后台欢迎大家多多补充哦)
第一宗罪:无脑跟风“热门专业”
盲目追随眼前所谓的“热门专业”,只要就业率高、薪资不错就可以。虽然说现在的热门专业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但是这些专业的平台起点很高,而且竞争压力很大,导致有些考生把专业放在第一位,从而无法选择一些层次更高的学校。
实际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每年都有数十个“面向未来”的新兴专业诞生,甚至有些冷门的基础学科类专业在未来被急需。所以,建议考生不要盲目迷信眼前的“热门专业”,把眼光放长远,选择也变得多了起来。
第二宗罪:只顾“冲一冲”,忽略保底学校
专家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遵循“冲、稳、报”这三个原则。“冲”的意思是,在前两个志愿中可以选择一些好的大学冲一冲,填报那些分数要求稍微高一点的大学,万一自己不小心被录取了呢;“稳”的意思是,在三四志愿中一定要选择较为稳妥的学校,就是自己的分数有80%的概率是可以上的那些大学;“保”的意思是,即使前四个志愿一个都没有录取,报保证第五个志愿一定会录取自己,保证自己有学可上。
现实中,有不少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都是前三个甚至前四个选择“跳”,最后一个选择“稳”,这样很可能与“性价比”最高的院校无缘。
网友Echizen分享了一个失败的案例:2015年考生,省排7800-8000。第一志愿中国农业大学、第二志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第三志愿中国海洋大学。第四个志愿随便找了个东华大学,专业瞎填的。然而,前三个志愿一个够不上,最终被东华录取后,甚至想不起来自己在志愿上填的什么专业。
第三宗罪:唯名校论,忽略了“补充说明”
在院校选择方面,不可否认985、211工程院校无论从硬件、软件条件都比较优越,能考上名校固然是好事,但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考虑到考生的自身实力,家庭的经济状况,名校某些中外合作专业的“补充说明”等,切勿盲目一门心思奔名校。
有位名为“小精灵”的网友,分享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事。某高考市状元,填志愿时一心上复旦,因为分不够只能报了个复旦医学部,第二志愿报的上交,无奈分还不够,第三志愿报的浙大,终于分够了,但是提交后发现自己报了一个中外合资,一年学费12W,再改已经来不及,此人临近崩溃。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