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宗罪:押宝在入学后转专业
有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考入“好”的院校,比如一定进入985或者211院校,由于分数没有优势,所以家长们都借助于“服从专业调剂”来实现“帮助”孩子进入这些院校,牺牲孩子的优势专业。因为大家期望入学后,可以利用大二时“转专业”的机会来扭转孩子 “专业调剂”的局面。
但要注意的是,部分高校确实大幅增加校内二次转专业的机会,以抵消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允许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5%的优秀学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
实际上,真正能够利用这类政策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各高校转、换专业管理办法都有条条框框加以限定。
因此,家长和考生们一定慎重自己的专业选择,在志愿填报上多下功夫,仔细研究,尽量让考生在自己填报的专业中被录取,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服从专业调剂”上。
第九宗罪:只盯着本地院校
近年来,很多考生在填报一本的志愿时,一般都将选择面放宽,全国各个地方的高校都看一遍。但在二本填报中,大多数只选择自己本地的院校,而不愿意选择外地院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合理组合,把眼光放宽,不要只盯着本地的高校,学会放眼全国,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第十宗罪:忽视自身兴趣、气质特征、性格……
一个人是事业上能否获得成功,与他对所学专业和准备从事的职业是否有浓厚的兴趣,与他的性格、气质特征和要从事的职业是否相适应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填报宝志愿时,考生一定要从自己的专业兴趣和性格、气质类型出发,明确进入大学后学什么,毕业后将来干什么,从个人特征与职业特点的最佳匹配处来选择相关专业和院校。
以上,就是高考志愿报的“十宗罪”总结啦!祝福各位考生和家长能够顺利避坑,切忌“病急乱投医”、“拍脑袋”、“凭感觉”……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