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备受瞩目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重磅发布!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147所高校跻身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其中,北大清华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145所高校的433个一级学科上榜。
距离2017年首轮双一流评选及名单公布已过去5年时间,与首轮“双一流”相比,第二轮“双一流”名单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7所高校首次入选
相较于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第二轮“双一流”共计新增7所高校,分别为:山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广东省为本轮“双一流”最大赢家,新增3所高校获得晋级,为新增最多的省份。深圳迎来自己的第一所“双一流”:南方科技大学。
山西、江苏、湖南、上海四省市各新增1所高校入选。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山西省本次也有很大收获。山西大学强势晋级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且新晋即有“哲学、物理学”两个学科入选,是7所新增高校中唯一的“双料王”。
此外,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第二轮“双一流”入围的高校是147所,与第一轮建设名单中高校137所,实际增加了7所。上一轮并在一起的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别单列,数量上又增加3所,实际上是责任更加明确。
相较于首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各省市总体排名变化不大。江苏、上海各新增1所入选高校,排名没有变动。广东、湖南、山西排名有涨幅,尤其是广东,新增了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后,与四川、陕西并列在第四位。
排名前三的京、苏、沪优势依旧,以34所、16所、15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领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有11个省(市、自治区)仅有1所“双一流”高校。
“双一流”学科建设分布不均
与首轮“双一流”学科建设相比,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最大的变化是:赋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学科建设自主权,“双一流”建设学科由两校编制完成建设自主权扩大整体方案后,自行公布。
第二轮“双一流”学科数量上,北京即使不计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头部高校,“一流学科”数量也高达91个,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
除北京外,30个省份中15个省份“一流学科”有增加。上海新增学科最多,本轮新增7个“一流学科”。江苏新增5个“一流学科”。
湖北、浙江、广东、陕西、湖南5个省份,各增加了3个“一流学科”。
天津、山东、辽宁、山西4个省市,各增加了2个“一流学科”。
吉林、黑龙江、福建、重庆4个省市,各增加了1个“一流学科”。
四川、安徽、河南、甘肃、新疆、云南、内蒙古、河北、江西、海南、广西、贵州、西藏、宁夏、青海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一流学科”数量没有发生增减。
与“双一流”高校数量基本保持一致的是,在11个仅有1所“双一流”高校的省份中,除甘肃(兰州大学4个“双一流”学科)、云南(云南大学2个“双一流”学科)外,还有9个省份仅有一所高校的一个学科入选。“双一流”高校的整体发展还存在着不均衡性。
15所高校16个学科被公开警示
在新一轮“双一流”名单后,教育部还公布了《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15所高校的16个学科“榜上有名”。
其中,东北师范大学数学已被予以撤销,并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教育学”;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也同样被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被警示。
除此之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内蒙古大学生物学、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宁波大学力学、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广西大学土木工程、西藏大学生态学、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被列入公开警示名单。
教育部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中针对警示名单指出,首轮建设虽然总体上实现了建设目标,但实际建设时间还不长,有些学科因各方面原因,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相比其他同类建设学科,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提升程度相对靠后,为激励督促,也是为了警示其他建设学科,需要给予这些学科公开警示的处理。
经“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严格评议,个别被公开警示的建设学科按要求结合学校定位、首轮建设成效和学科特色优势,作出调整,原学科撤销。警示学科和调整后的学科,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双一流高校不再区分A类B类避免划分“三六九等”
与第一轮“双一流”名单相比,第二轮“双一流”有重要变革!
与首轮“双一流”不同的是,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第二轮建设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再有“A类B类”的区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所有中国高校的自觉追求和行动目标,要有世界一流的视野和格局。
“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
新一轮“双一流”将探索建立分类发展、分类支持、分类评价建设体系作为重点之一,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