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一年高考结束,经历延迟开学、网课复习、延迟高考等变数的一届考生,终于可以迎来阶段性的放松。大考之后,考生的心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对于一些情绪不佳的考生,家长和本人可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查彩慧给出了以下建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理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长期从事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疾病和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面临高考这样的大考,考生们都会进入一种高应激状态。而随着这种高应激的大考结束,大部分考生会比考前相对轻松,能够坦然面对。
也有一部分考生在考试结束到等待成绩公布过程中,会处于“考后焦虑”的状态;本来一直以高考为目标,现在一下子感觉失落、空虚,不知干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考生,可能会进入得意忘形的状态,比如通宵打游戏、聚会、一醉方休等放纵自己;而自我感觉不好的考生,容易情绪低落、愁眉苦脸,甚至整日泪流满面、把自己关在房间长时间卧床,不愿见人或与人交谈,甚至产生内疚自责情绪,感到自己愧对家长的照顾,生出“我为什么那么笨?”“我为什么会考不好?我还有什么脸见人?”等想法,更有甚者会离家外出。
家长
不应过分渲染高考的影响
如果考生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自感高考没有达到目标或者预估成绩明显低于预期,感觉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可能会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急性应激障碍,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表情呆滞、敏感易怒、坐卧不安,严重的会回避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悲观失望、内疚自责,甚至出现自伤、轻生的念头。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消极情绪,设置客观的心理预期,正确看待高考的作用,理性对待高考意外。不要过分渲染高考对孩子前途和家庭的影响,不要把一次高考失利看成孩子和自己人生全部的失败;不要反复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把“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与孩子共勉。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