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当地媒体《亳州一中8学生集体放弃清北校长:不能“绑架”学生填志愿》的报道引起热议,并持续发酵。报道称,安徽亳州第一中学的袁梓琪、张金宇等8名同学,高考成绩虽然远超清华北大在当地的录取线,但8人选择放弃入读,转而选择了自己心仪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高校。
随着事件发酵,更多的细节也被挖了出来。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回应媒体称,除一位张姓考生达到录取分数线外,其余7名考生均未达到录取分数线,且8名考生均未获得清华大学降分录取资格。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则表示,8名考生均在校本部一批次投档录取线以下,他们的分数高于北大医学部的最终提档线,但医学部没有做出过任何录取及专业承诺。两所高校的回应,与先前亳州一中及相关考生的说法不尽一致。
2019年北大医学部在安徽理科投档最低分为659,低于北京大学本部687近30分,而复旦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上海交大以及中科大今年的投档最低分分别为678、678、667,也都明显高于北大医学部的投档最低分。当然,放弃北大医学部的录取机会而选择中科大、上海交大,也可以“概称”为“放弃北大清华”,要说“基本属实”也没有问题。
但对于公众的一般认知而言,“8名学生放弃清北”的确有夸张之嫌。因为如果在中科大、上海交大的心仪专业与违背自身兴趣选北大医学部之间做选择,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这并非不可理喻,本来就是常态。否则,北大医学部的投档最低分也就不会比北大校本部低近30分了。
这起事件之所以成为新闻,还在于在扭曲的教育政绩观影响下,不少学校、地方存在着追求“北清率”的冲动。一些学校、地方对“北清率”过度崇拜,将之作为办学成绩最核心的指标,为了达到目标,“劝说”考生放弃专业偏好只求被两校录取,甚至“鼓励”达不到北大校本部和清华录取分数的高分考生报考北大医学部。有的高中为了追求“北清率”,甚至采取修改学生志愿的做法。相比上述行为,亳州一中校领导强调尊重学生,“学校不能为了评比、为了声誉、为了附和大众,用感恩母校的方式来‘绑架’学生填报志愿”,值得点赞。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