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告之后,校内外专家通识教育目标、通识教育内涵、通识课程体系建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江学院周更生副校长在讨论中指出,三江大学的通识教育在体系设计上要整体考虑,搭建体系架构,总体设计,分阶段实施,按照现有资源进行建设,从三江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着手,落脚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与三江学院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契合,建立“三教融合、三院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未来的落实的载体是书院,今后的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将通识教育与书院的未来架构相结合。同时,通识教育课程需要结合校本特色,打造适合我校学生的线上课程、混合式课程、本土化课程等系列课程,从最浅显、最基础的环节做起,立足实际,深化管理模式和考核方式,建立起通识教育淘汰“水课”的机制。
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李建启院长在讨论环节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开展通识教育,体现在:一是转变认识的需要,忽略教育本质是人的教育;二是彰显特色的需要,体现学校基本理念;三是教育本质的需要,包括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价值本位;四是立德树人的需要。另外,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在内涵上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应有区别,包括教育资源不同,生源质量的区别等。在实施层面:一是通识课程以引进为主,引进名校、名师、名课;二是重教也要重育,价值观形成不是靠说,需要环境影响、校园文化渲染;三是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通识教育要灵活、科学。
最后,三江学院吴中江校长总结发言。吴校长指出,这次通识教育工作研讨会的召开比较及时,比较有意义。通识教育没有唯一标准,没有统一模式,全世界没有两所高校有着一模一样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兜底教育”,所有学生都应该接受通识教育。
影响通识教育的因素有若干: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如:南京大学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军拔尖人才”,南京农业大学定位在“卓越农科特色人才”,我校需要与我们的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通识教育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不一样而不一致;二是学习对象不一样。人的全部认知活动可分解为智商、情商、动商、艺商、商商、逆商等“六商”,它们分别反映在人的各种认识能力上,与通识教育都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识教育是承载着提高、开发、增强各认知能力的重要平台;三是时代背景不一样。我校的通识课程体系内容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同时要在“三教融合、三院协同”的框架体系中进行,明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各自的范畴,推动“三教”协同发展。
吴校长对三江学院今后的通识教育工作提出要求,提出“12字”箴言:想清楚、有计划、分布走、求实效。想清楚通识教育内涵,确立逻辑体系,搭建框架体系,做出成绩来,积累成果,务求实效。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