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高考等大型活动防控保障的同时,我省加强重点人员监测、排查和健康管理。7月以来,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26万人次,平均每天8.4万人次;对自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实施紧急处置,截至7月16日,共采取、检测冻南美白虾等产品外包装、售卖台、冷库等样本共138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强化疫情应急处置,加紧开展应对可能发生疫情的防控准备,防境外输入措施多管齐下。
防汛中,戴着口罩查堤、哨棚测温成为全省江河湖库上的一道风景。
黄冈市黄州区3000余名干部群众日夜巡查坚守长江干支堤,所有防汛哨棚每两天消杀一次,对内涝退水区域全面消杀,对禽类养殖等重点场所定期消杀,对因灾死亡畜禽、水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灭源。
在受灾群众安置点,组织近300个疫情防控医疗站,确保不因聚集而传播疫情。荆州市纪南镇董场小学转移群众安置点有89人,分两层居住,每人佩戴口罩,定期更换,疾控中心每天定时检查宿舍、食堂、公厕等公共场所卫生情况,一旦发现体温异常人员及时隔离。
咸宁、荆门等地建立社区(村)干部、救灾队伍、巡回医疗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信息闭环管理,严格疫情筛查、快速处置,确保发热病人管控无遗漏。
按照省防控指挥部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统一要求,在所有洪涝区,由专门的防疫队强化疫情监测,严格落实发热门诊和巡回医疗队的哨点监测,加大水质、环境监测。建立社区(村)干部、救灾队伍、巡回医疗队、医疗机构四级发热门诊信息闭环管理,确保发热病人管控无遗漏。抗洪一线干部群众健康更是健康监护重点,各医疗队上堤指导防汛救灾人员个人防护与健康监测,确保防汛救灾队伍战斗力。
与此同时,我省灾后防疫工作紧锣密鼓:加强灾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强化受灾群众安置点疫情防控,避免发生聚集,保障环境卫生、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汛期重点传染病防控、血吸虫病急感防控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服务广泛开展,仅在血吸虫病疫区,我省就设立血防警示牌16727个,登记疫水接触人员47652人,给予预防服药17215人。
暴雨还在下。在千里长江、汉江、清江干堤上,在洪湖、梁子湖、长湖等五大湖防汛一线,在武汉、宜昌、荆州、恩施等城市渍水点上,在一个个受灾群众安置点上,荆楚干群防疫、防汛两座“大堤”同时坚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多支铁军一起上
战“疫”斗“汛”,奋勇当先!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数十万白衣战士慨然出征,成为防疫铁军,当洪魔来袭,很多人选择了再次出征。
省肿瘤医院职工陈天龙,疫情期间为方舱医院送物资,父亲7月8日接受了结肠癌手术治疗,目前还在恢复期。得知医院组建抗洪突击队,他二话没说,报了名。
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生李佐民,今年48岁,在江汉大学方舱医院奋战了一个多月,参与了800多位患者的救治工作。汛期来临,李佐民成为武昌片区的医疗组长,每天都会前往防汛安置点,送医送药,讲解防疫消杀知识。“责任重大。防汛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就会坚守多久。”李佐民说。
我省同济、协和、人民、中南等数百个医院组建防汛卫生应急工作队,开展测温消毒、送医送药、健康教育,为防汛一线工作人员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建三局二公司的夏德勤曾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如今又走上武金堤,成为防汛抢险突击队的一员。
更多的防洪战士是党员、各级干部与群众、人民子弟兵。
“我是党员,我先上!”肆虐的洪水中,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6位“98抗洪”英雄再登龙王庙签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72岁老党员周学思主动请缨,再上前线……
在最前沿的防汛哨所里,在洪水拍击的堤坝上,在疾驰前行的冲锋舟里,5万多名党员干部艰苦鏖战。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武穴市花桥镇荆竹河堤出现溃口,中部战区紧急派出陆军某舟桥旅300余人现场救援;浠水县罗湖圩堤水位暴涨,中部战区迅速出动100名官兵抢险救灾。目前,中部战区已派出3300余人投入湖北抢险救灾。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