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再选城市
读大学,不但是要去大学深造,还要到一个城市去生活。尤其是对来自三四五线城市、或者西部地区的同学,走出一直生活的小地方,甚至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到大城市去开扩眼界,感受现代都市的生活,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重要的事情。
大学生活,其实早就不是象牙塔了,无论在什么学校读书,三四年的时间,总是有无数的机会要去接触实实在在的社会。而你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同学,甚至会在假期做一些社会兼职,那么对社会、对生活的直接认知将更加深刻。
所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就显得极为重要。
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呢?我想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离现代文明就越近,越是经济落后的城市,就越蒙昧与无知。而这种文明的体现,从你一下飞机或者火车开始,就会深深的体会到。
我当初第一次去深圳的时候,从下飞机打的,到住宾馆,餐馆吃饭,就深深体会到深圳整体的服务意识,已经远远超越内地城市不止一个层级。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无数的细节都在展示一个城市在现代文明中的进化层次。
哪里的优秀大学最多?我们以“211工程”来看,北京市最多,有25所,上海有9所,南京有8所,武汉有7所,西安有6所,成都有5所,广州有4所,长沙、天津有3所。
如果你仅考了一个二本的分数,或者勉强上了个普通一本,如何才能享受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呢?办法就是去蹭优秀大学的课。
到大学密集的城市读书,除了可以去不同大学蹭课,各种校际之间的活动更容易参加。很多城市高校之间都搞联合社团、跨校比赛。比如:武汉学生成立了“武汉蹭课联盟”,分享当地各高校的讲座信息,武汉80多所高校的学生都可以去名校蹭课、听讲座、谈恋爱。
到大学,也不仅仅只是读书,开拓眼界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的知名大学,会有国际级的大师讲座、交响乐欣赏、NBA球员秀、学术讲座、舞蹈演出、艺术展示等等,不但级别高,而且是免费的。这都是内地和小城市不可能享受到的东西。
哈佛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他的名著《城市的胜利》中就谈到,如果想要获得快速的成长,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城市里。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内地的大城市,也最好跳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选择到东部的、沿海的大城市去。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有些同学打算毕业后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工作,就算你在外地读了一个和本市差不多的高校,但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更有利一些。因为,有个词叫做“远香近臭”,本地的大学,大家都知根知底,比如原来是个中专升级为大专、专科学校现在升级为学院、原来的某某学院现在合并为某某大学。外地的学校,听起来就洋盘,更不明底细。
从将来就业的角度讲,大城市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内地城市,起薪点也远高于内地。更重要的是,大城市的眼界更开阔,更国际化。
从城市等级来看,一季度CIER指数仍呈现一线、新一线、二线以及三线城市依次递增的趋势。就业形势较好的城市主要仍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二三线城市,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仍较差。受求职申请人数环比减少的影响,武汉CIER指数排名进入前十。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