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悠久深远,中国汉字铿锵遒劲,中国文化灿烂文明。自古至今,一代代的中国文学家用方块汉字书写着中国历史的精彩篇章。纵观文学长河,令我感受至深的是以现实为本,以人民为魂的动人心魄的文字。
古有《诗经》收集民间淳朴情感,在木铎声中传唱生活美好、黎民向往;前有《狂人日记》着眼于现实,深刻批判人们为之不满的封建统治;今有《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让我们看到民族的希望,唤醒人民心中澎湃的民族自豪感……它们记载的是苍生的内心声音,标志的是历史的过往变迁,而传达的正是始终不变的爱国情怀。
这些文字之所以最能打动人心,在于它能为人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们通过触摸文字,去感受太平盛世的繁荣昌盛、炮火纷飞的动荡不安、民间万物的微妙变迁……因为它坚持以现实为本,用现实为墨,所以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让我们在风云变幻中不忘本来、不失初心。
这些文字之所以令人心潮澎湃,也在于它们为人点亮一盏通往未来的明灯。让我们知道,人心所向正是时代发展大潮,人民解放正是历史前进必然、人民所需正是未来努力方向……因为他坚持以人民为魂,以人民为心,所以他能准确的契合人心,反映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一团火焰,让我们在汹涌波涛中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中国文学的发展能够长盛不衰、久经历史淘洗依旧璀璨如初,我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尖锐的笔锋指向现实,细腻的笔触瞄准人民。因为纵使历史如河发展,人民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也应当记住人民,这才方可不断推进现实的发展进步,人类的发展进步。
季老曾在《泰山颂》中写道:齐青未了,养育黎元;鲁青未了,春满人间。借此表达他对中国文化命运的“屹立东方,亿万斯年”的相信。我也从中国文学之中看到了无数光亮。以现实为本、以人民为魂的文学作品,正是这样的光亮。
穿越历史银河,从古至今的无数学者用他们的知识和阅历告诉我们:文学创作应以现实为本,以人民为魂;站在当代舞台,我也如此认为:见识为本、人民为魂是文学创作的不变之本!
得分:47分
点评:本文选取了“现实”和“人民性”两个关键词,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的感悟与认识,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布局行文,开篇直入主题,表达了对中国文学“现实为本,人民为魂”的观点,而后从现实与人民两个角度分别进行针对性论述,尤其是二、三自然段关于“现实”的分析,论述充分,事例丰富,有理有据,然后第五自然段再综述,最后引用名言,重申观点,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尤其是语言表达流畅而富有文采。
不足之处在于:作者其实选了“人民性”这个关键词,但在具体行文时却只表述为“人民”而非“人民性”,虽然作者理解了“人民性”的内涵,但在表达上终究与写作要求出现偏差,此为失误。同时第四自然段关于“人民性”的论述只停留于空洞的说理,而不能落实为具体的论述揭示,此为不足。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