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如果手机屏幕前的你是今年的高考考生,那么先恭喜你,高考终于结束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紧张的备考一定把你累坏了,如今身上沉甸甸的担子总算放下来,可以睡一个满足的懒觉了。
可如果你说,明明考完了,可是并不轻松,心中的石头依然悬在那里。我们当然能够理解,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而言,讨论讨论高考语文作文题,回忆回忆当年考试的亲身经历,高考的热度便会渐渐褪去,下一次再关注时,应该是出成绩后大家望着各省市高考状元的分数唏嘘惊叹的时候。而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在这样一段考后的真空期内,很难完全放飞自我,面对未知的分数就像开盲盒,你不知道开出来的会是什么丑东西,只能不停默念,万一很好看呢。
但其实我们心中对考试的成绩会有一定的预期,即使没有核对答案估分,也仍然会对自己发挥的好坏有一定程度的感受。从小到大,这种感受伴随着一次又一次考试而来,也会形成一种规律性的稳定的趋势。
比如说,你可能会发现身边有这几类人。
第一类人总会高估自己的分数,每次考完走出考场信心十足,并擅长搞崩同学心态,当有人不会写某题时会说:“不是吧阿sir,还有人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的吗?”成绩出来后却发现分数总比预期低,如果报复心重的同学想对其施加压力,建议指着ta的卷子说:“就这?”
第二类人总低估自己的分数,考完后垂头丧气,问起怎样,答曰:“考砸了,很多题都写不来。”试卷发下来,依旧高分。这件事很奇怪,旁人在事后甚至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明真相的群众将其称为“学霸的眼泪”。
第三类人是传说中的“预言家”,对自己的发挥非常有数,预测和实际的误差总能稳定在很小的区间内,甚至连语文作文分数都估的很准,很厉害,在用户调研的角度来看,很能从用户(改卷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然,也有人从不估分,也不透露自己的感受,面对他人的询问永远回答:“还行,就这样。”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