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时代完全不同了,社会竞争非常大,到处是攀比,社会氛围浮躁,很多孩子和家长对学业是十分焦虑的,甚至心态失衡的。他们追求的不只是上大学,而是上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好的城市,对于很多人来说至少得上个本科。但有报道说,去年的全国的平均本科录取率才12.4%,连北京也只有30%左右。
孩子受到周围这种情绪、氛围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往往也会把这场考试看得太重,所以高考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真是很大的。
2
早已积累的精神心理问题
不过,以上的因素只是基础。高考几乎给所有的考生都带来了压力,但为什么只是小部分孩子出现了极端行为?他们的内心到底经历了什么?
往往是因为在高考前,他们已经遭受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可能是主要来自于家庭的,也可能主要来自于同学、老师或网络的。换言之,他们早就形成了精神心理障碍了,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甚至双相障碍等等。而带着强烈的负性情绪和压抑参加高考的话,是很容易发挥失常的,这又是一个重大创伤。
特别是强迫症或者有强迫型人格特征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业追求完美,高度自我施压,必须要求自己考到心仪的大学。如果某科考试碰到了难题,他们的焦虑会骤然升高,陷入灾难化思维,这一科可能就考砸了。孩子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就崩塌了,便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还有,比如焦虑症,尤其是考试焦虑症,既往我们分享的琳琳妈妈的自述文章就是典型。孩子的家庭关系比较良好,平时情绪很稳定,小考成绩不错,但因为中考严重失利后得了考试焦虑症,一到大考就恐惧,发挥失常,恶性循环,最后吓得都不敢参加高考了。
有的考试焦虑症的孩子可能还能坚持到高考,但通常是发挥得非常不如意的,如果他们对成绩看得很重,甚至合并有强迫型的人格特征时,他们也很容易精神崩溃。
所以,父母和老师要深入地看到高考生产生自杀念头的真正原因。高考压力、学业压力只是最直接的导火索,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是孩子过往遭受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甚至可能有过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过度夸奖、抬高等)。
他们其实早已经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不但存在很多扭曲的认知,还缺乏良好的应对模式和抗压能力,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往往是不足的。
还有一类高考生自杀事件的原因比较特殊,相对来说更少见,但也应引起重视。
这一类孩子的精神心理障碍已经非常严重了,主要以重度抑郁症的表现为主。他们感到人生极度的痛苦,万念俱灰,早已下定决心寻死。但他们又把高考视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仪式。所以他们并不是特别在意高考的成绩,而是看作终极使命,完成这个使命后就可以跟这世界告别了。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小虹,她病情复杂,曾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及强迫症等。在接受我们心理干预前,她说:“高考结束后我就自杀。”
我问:为什么?
小虹说,活着太痛苦了,但让她完成高考是父母的夙愿,父母养育她、培养她,她必须报答父母,替他们完成这个夙愿。
幸好,在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后小虹已经康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目前已经考上大学了,而且在大学的表现十分优秀。
所以,有这种心态的孩子虽然相对少见,情况却非常危险。他们的病情很重,甚至已经发展出压抑自己情绪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他们寻死的决心又很坚定,甚至把死亡视为解脱。所以表面看起来他们可能很平静,甚至非常懂事、努力,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使命,然后自杀。
还有,不同的人的“仪式节点”不同,有的人是完成高考科目考试,有的人是成绩公布后,而有的则是领取大学通知书后。这些节点也特别值得父母和老师们重视。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