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广东省本科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贵州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广东省本科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论文大赛”与第一届“广东省本科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大赛”决赛成功举办。生科院刘淑艺、冯永沛和余晓君同学经学校推荐和网络初评后进入现场决赛,三位同学发挥出色,刘淑艺和冯永沛同学分别在第六届“广东省本科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论文大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老师是周艳副教授和刘锴栋教授;余晓君同学在第一届“广东省本科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大赛”决赛中获得二等奖,指导老师是钟军弟博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校英才在绿意盎然的学术园地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辛勤耕耘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校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的最好证明。期待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以知识的力量,绘制出更加绚丽的画卷!
合影留念
参赛学子介绍
刘淑艺(指导老师:刘锴栋、周艳)
刘淑艺同学的获奖论文题目为《壳聚糖和抗坏血酸复合涂抹对番木瓜采后果实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指导老师为周艳副教授和刘锴栋教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果实的能量代谢与果实的品质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外源壳聚糖(CTS)和抗坏血酸(AsA)复合涂抹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番木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其细胞壁代谢,从而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衰老,但AsA+CTS对番木瓜采后果实能量代谢的影响尚未明确。论文以绿熟期‘日升’番木瓜(Carica PapayaL.)果实为材,利用AsA+CTS对其进行处理,测量相关生理指标并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揭示AsA+CTS对番木瓜采后果实能量代谢的影响,为开发水果保鲜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中科院一区IF=8.8的《Food Chemistry》期刊上。
冯永沛(指导老师:周艳)
冯永沛同学获奖的论文题目是《外源NO对高温胁迫下辣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氮代谢的影响》,指导老师是周艳副教授。该毕业论文以‘正大119’辣椒(Capsicum annuumL.)为试材,通过外源NO处理,从生长、生理和代谢组学方面展开研究,得出外源NO能提高辣椒幼苗抗氧化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并促进氮代谢,缓解所受高温胁迫的伤害,最终提高其抗逆性。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于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为解决辣椒受高温胁迫而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余晓君(指导老师:钟军弟)
余晓君同学的获奖题目为《桉树人工林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指导老师为钟军弟博士。该汇报围绕雷州半岛土壤退化问题展开,通过比较桉树植被恢复类型与无桉树植被类型间的土壤微生物特性差异,以及桉树不同林下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差异,从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微生物多样性,物种结构与组成,共生网络关系等方面阐明桉树的种植对退化区土壤地力恢复的积极作用。项目研究重点发现与土壤有机碳和磷组分的相关性较高的菌属(Bradyrhizobium、Candidatus Solibacter、Candidatus Kori- bacter、Edaphobacter等细菌菌属和Rhizophagus、Paxillus、Pisolithus等真菌菌属)在桉树植被恢复区(尤其在桉-灌木植被类型区)分布较多,共生网络复杂性较高。研究表明桉树的种植(尤其桉树林下恢复灌木植被情况下)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活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磷组分的周转及地力恢复。研究结果颠覆桉树的传统认知——“桉树林下不长草,千山鸟飞绝”,同时也可为红壤退化区桉树人工林植被恢复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