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17日,北师港浸大(UIC)怀特海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来自中国、美国和匈牙利等国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师港浸大校董会主席许嘉璐教授发来贺信,希望中心的成立能极大地促进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事业,并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办主任、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过程思想第三代传人小约翰·柯布(John Cobb Jr)博士线上致辞,对中心成立并促进世界的过程哲学研究寄予厚望。
北师港浸大副校长(学术)周永明教授与中外嘉宾一起为怀特海研究中心揭牌并给特邀研究员颁发聘书。
北师港浸大怀特海研究中心是隶属于北师港浸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核心成员来自各学院,特邀研究员包括国内外知名怀特海研究专家学者。中心旨在构建国际化怀特海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怀特海思想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深化和拓展怀特海思想的研究及其应用。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过程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第一,过程哲学、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问题。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著名过程哲学家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指出,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的贡献,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民和人类的共同福祉,而西方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少数人的福祉。
克莱顿(Philip Clayton)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飞教授提出,在《科学与现代世界》一书中,怀特海已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端,并对科技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所警觉,明确批评现代西方哲学的“误置具体性之谬误”,即教条主义,主张人类要追求实现以五种美德为特征的文明社会。
张云飞教授
匈牙利长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主任阿提拉·格朗皮埃尔(Attila Grandpierre)博士在发言中探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工业文明最根本的缺陷是不可持续,而生态文明则是可长期持续的文明。
阿提拉·格朗皮埃尔(Attila Grandpierre)博士
北师港浸大教务长李建会教授通过介绍爱因斯坦与柏格森关于时间本质问题的“世纪争论”,说明怀特海既赞同他们二人的某些哲学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既不同于柏格森,也不同于爱因斯坦的自然观和时空观。
李建会教授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安德鲁·施瓦茨(Andrew Schwartz)博士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依据,讨论了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安德鲁·施瓦茨(Andrew Schwartz)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杨富斌教授通过比较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与怀特海的自然观,认为自然观或自然哲学研究很重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以坚实的生态哲学为基础。
杨富斌教授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柯琳·胡梅尔(Corinne Hummel)博士以“论马克思与怀特海的深度契合”为题发言,认为美国教授波默罗伊撰写的《马克思与怀特海》是探讨马克思与怀特海思想深度契合的英文著作,深刻地影响了她,因此她现在也在研究这一课题。
柯琳·胡梅尔(Corinne Hummel)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张秀华教授则通过考察怀特海的“情调”概念,认为现实存在之间相互感受的“情调”从不缺席,“情感”在怀特海哲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功能。深入理解感受、情调等审美因素,对全面理解和把握怀特海有机体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项目联席主任王治河博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建设性的后现代化,是以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现代化,这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中国与怀特海第二次握手对中国式现代化有重要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有可能会引领人类超越工业文明社会,最终走向生态文明社会。
王治河博士
第二,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北师港浸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韩子奇教授通过比较《系辞传》与《过程与实在》,阐明二者的主旨都是过程宇宙论,这表明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是内在相通的。
韩子奇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锟教授通过比较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摄受”与朱熹的“感应”概念,揭示二者具有高度相似性和融通性。中国哲学历来重视“感受”“体味”,某种意义上可被称为有“味道的哲学”。朱熹强调“事事物物,皆有感应”与怀特海“万物皆能感受”的思想完全相同。传统西方哲学重视“心”,而怀特海关注“身”。“摄受”是一个存在论、本体论范畴,不是一个认识论范畴。
周永明副校长(右)向王锟教授(左)颁发聘书
华南师范大学李方教授通过剖析作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周易》,认为《周易》乃是中国古代的过程哲学经典著作,因为它讲“生生之谓易。”
李方教授
北师港浸大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怀特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郭海鹏教授认为,《易经》讲的“通变即为事”思想,与怀特海的“事件”学说内在相符,而王阳明讲的“致良知”学说则强调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意义,毛泽东强调的“实事求是”思想和原则正是指要在现实实践或事件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
郭海鹏教授
第三,过程哲学与过程教育的关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杨丽教授在发言指出,根据过程教育哲学思想,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应当并重,在当前应注重促进学生的“两个精神”的生成,尤其是科学精神的生成。
杨丽教授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张媛媛在谈到“生命关怀教育”时指出,同理心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根据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育人的整体发展,包括智商、情商、德商和系统商等。
张媛媛女士
第四,过程哲学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深圳社会企业“老土”的创办人罗易和张媛缓分别在会上分享了他们致力于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实践的经验和感受。张媛缓引用怀特海的话说:“一切关系都是审美关系。”也就是对有关的现实事物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欣赏不欣赏。用怀特海的术语讲,即否定性摄受和肯定性摄受。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实践,她们呼唤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这一伟大的文明重建实践之中。
罗易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