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百色学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源于1938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历经百色师范学校、百色师专、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80多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库”地区办学,以“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铸魂育人,积淀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石磨文化:“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立足百色老区独有的“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升本以来,学校转型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初成、深化、成型四个阶段,凝练了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百色精神铸红魂“三全育人”体系和“双元制+双园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双系驱动”育人模式,形成了“红色铸魂、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16万余名具有百色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办学条件】学校加快建设步伐,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红色底蕴、民族风情、融创智美”校园已具雏形。学校占地面积1833.22亩,分澄碧校区和东合校区,现有建筑面积51.1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9亿元;实验室实训室388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36个,馆藏纸质图书143.12万册,电子图书289.00万册。
【学科专业】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现有21个二级学院,57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8个专科(高职)专业。获得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形成以人文社会类学科专业集群为基础,产业服务类学科专业集群为主导,多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学生22876人。
【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551人,具有高级职称共3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7人,副高级职称24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85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6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9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各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百色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624名教师获广西百色市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其中被认定为B层次人才7人,C层次50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共12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人,广西“莫振高式八桂好老师”1人,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模范教师1人,百色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283人。
【教研成果】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研成果丰硕。获得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其中1门再次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13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门。建成校级应用型课程14门、红色微型经典课程182门;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建成45门,全部入选学堂在线慕课平台;11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得区级以上各类教育教学平台11个;形成校政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共建“双主体”联合培养平台32个,共建教学科研基地444个,共建产业学院、行业教育机构9个,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个;与企业共同进行5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0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57项,发表教研论文885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奖88项。获得区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9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区级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得区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区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5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广西高校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区级众创空间1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3个,是广西教师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学校秉承学科专业一体、教学科研互动理念,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获自治区级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级一流学科B类2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1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1个,广西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1个,广西社科普及基地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2005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0多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90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10多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30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和教材180多部;共获得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34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7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9项)、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优秀奖1项、教育部2012年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国家文化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374项,其中转化17项。
【人才培养】学校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1234项、4059人次,省部级3438项、5592人次。16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学校各级团组织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广西五四红旗团委”12个、“广西五四红旗总支部(团总支)”20个。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先后多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2023年首次获评“全区普通高等学校留桂就业工作贡献突出单位”。
【交流合作】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与德国1所大学、俄罗斯1所大学、美国2所大学、越南3所大学、马来西亚4所大学、泰国14所大学及4个府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02年学校取得留学生招生资格,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已培养来自泰国、老挝、越南、喀麦隆、加纳等国家留学生300多人,交换生36人;先后派遣670多名越南语、泰语等多个专业学生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相关大学交流学习、参加学科竞赛,先后派遣460多名汉语国际教育、泰语、英语专业学生到泰国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实习,70多名教师、学生担任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赴美国、泰国、菲律宾及蒙古开展汉语教学,10名教师赴美国与泰国访学、进修;150多名教师赴国外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泰国如诺大学、程逸皇家大学等多所高校先后派出师生到我校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成立了“百色学院—马来西亚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中外合作教育基地或中心;先后组团参加9届东盟广西国际教育展;到美国、法国、德国、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高校进行教育考察交流。
【社会声誉】学校升本以来,坚持以“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办学育人,科学谋划,艰苦创业,经过“明晰思路、寻求合作、创新模式”等探索改革阶段,实现了从专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为主、从师范教育为主向产业服务型教育为主的“两个转型”,成为广西首批4个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是广西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是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文明校园”“自治区和谐学校”“广西华文教育基地”“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绿色大学”“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等称号。
随着“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百色学院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正在“植根百色,服务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2024年1月23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