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定位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属系统科学大学科,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相关思想、理论、应用实践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为国家培养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人才。
1990年,在钱学森院士等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设立了系统科学理学一级学科,打下了系统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系统科学已经成为各领域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前沿学科,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为理解复杂系统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科学发展趋势;而加强系统观,也突出体现了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应对新时代系统性、复杂性的挑战,培养具有系统思维,掌握系统科学方法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时代需求。系统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设立的。它着力培养适应21世纪需求的面向系统性、复杂性世界,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适应性特点的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
系统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培养原则,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熟练的计算编程能力、鲜明的系统思维、突出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潜能的拔尖人才,以期未来可以创新地解决各领域的复杂性科学问题并付诸实践。
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编程和计算能力;具有系统科学思维,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工具,了解系统科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熟悉系统科学相关应用领域如物理及地球系统、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社会经济系统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系统科学专业实践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系统分析与计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数值计算与模拟技术等解决各领域实际问题。本专业毕业生将具备系统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学生在系统科学或其它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在科研和应用领域开展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在高新技术、金融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系统分析、大数据、政策制定等技术、研究或管理工作。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具有专业特色与交叉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在科学素养方面具有系统分析思维;熟练掌握系统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可以应用于实际领域,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决策支持。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条件:
1.尊崇宪法,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团结协作品质。
2.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基础以及系统科学的核心素养和研究范式。
3.掌握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发展,建立系统思维模式。能够紧密结合当前重要领域的需求利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问题解决。
4.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信息挖掘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较强编程能力。
5.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阅读英文资料,具备一定的英语写作和报告能力。
6. 具备创新精神和学术研究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7. 积极参与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具有宽阔的视野,能正确认识世界和国家,并积极适应社会发展。
8. 具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学生必须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