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地理学是研究陆地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区域系统的分布格局、变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的一门基础学科。地理科学是在地理学一级学科目录下设立的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专业关注自然界中的水、土、气和生物的变化规律,同时关注人文、经济要素,包括人口、产业、交通、文化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等。专业面向综合的研究对象、复杂的变化过程、多元的形成机制构建系统的培养体系,强化经典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支撑,强调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力求打造具备综合思维、综合实践、自我持续成长能力的专业人才。
地理科学专业是21世纪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为基础的专业。专业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直接为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专业利用系统性思维的优势,可以为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经济全球化、地缘政治等重大问题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对接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等重大行业需求,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可持续发展作出学科贡献。
“地理”作为中学教学科目之一,承担着普及人地协调观、开展地理国情教育的重要任务,对接基础教育师资的社会需求。
二、培养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主要培养两类人才: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四有好老师。
地理科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备宽厚的地理学基础,掌握地理学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具有地理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满足国家和地方需求,具备开阔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突出,能够胜任科研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相关科研、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拔尖人才。
本专业同时培养师范生。培养目标是:基于现代地理科学发展、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尚师德,掌握教育规律与先进教学理念,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地理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能够成长为地理教学与学科教研骨干,并在地理基础教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卓越教师。
三、培养规格
学制:4年。学分:155学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在科学素养培养与地理学专业能力系统训练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地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等通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遵守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的合格人才。 扎实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理解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能整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地理信息科学的知识体系。 通过数理化、信息处理和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遥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信息处理、空间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以解决地理学相关应用问题。 通过课堂教学和多层次室内实验及野外实习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现象、理解地理概念和理论,具备将在野外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用于解决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具有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识别、欣赏、解读不同的地域自然和文化特征。 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适应发展的愿望和信念,具备主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更新知识的意识;具有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充分理解地理学专业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景与社会意义,培养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