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成绩、兴趣,志愿填报要量体裁衣
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在报志愿时兴趣偏好超出成绩范畴,这就需要家长进行引导。此类考生的问题,李德铭归纳为两点。
一是对志愿风险不了解。不少考生认为分数够线就能录取,所以报志愿时只考虑兴趣,不考虑风险。录取时有批次线、院校提档线,还有专业录取线,家长一定要弄清楚。例如:临床医学属于热门专业,个别考生希望未来从医,所以将所有志愿全部选择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这种模式风险是比较大的,可能分数达到学校提档线,但未必能达到专业录取线,考生如果不愿意接受专业调剂,滑档几率相当大。
二是对志愿选择欠考虑。大平行志愿填报,通常会用“冲一冲,保一保,垫一垫”的思路。不少考生和家长更觉得有“保一保,垫一垫”的学校作为保险,而忽视了“冲一冲”的条件和要求。“冲”意味着考生成绩位次相对靠后,“冲”也意味着考生在选择院校、地域、专业三项中是以院校或地域作为优先的目标。对专业要求较高的考生,就要有接受录取到非意愿专业、调剂专业甚至滑档的心理准备,如不能接受,建议还是以稳为主。
稳情绪巧指引,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李德铭说,不少家长在报志愿前觉得孩子乖巧听话,但报志愿的几天似乎突然一反常态,叛逆。越是操心多的家长报志愿越是焦躁不安,经常“一言不合”就“鸡飞狗跳”。其实,家长有对考生未来的规划和考量,有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规避。而考生也有自己的理想,所以有意见有分歧是正常的,这也导致报志愿成为所有环节矛盾的焦点。
李德铭在观察中发现,在上大学后考生都会回归自己的原来状态,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建议家长和考生双方都换位思考。但是相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家长毕竟人生阅历丰富,报志愿正好是一个和孩子共同承担苦恼、分享成功喜悦的历程,在这个关键节点一定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孩子情绪的“稳压器”。
家长是考生最坚强的后盾,家长“阵脚不稳”,考生也必定“方寸大乱”。对矛盾和分歧要耐心沟通,切忌唠叨或者埋怨,同时考生也要理解家长的苦心,共同努力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鹏伟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