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心理学博士郭俊彬
案例:
升入高三后,小杰的父母时时感到高考的脚步日益临近,这让他们比往日更加关心小杰的复习状态。刚刚过去的小长假里,他们发现小杰一连好几天都在拖延,一项作业磨蹭很长时间都没写完,要不就是回复微信、吃零食等,精力不集中。他们又联想到老师最近提到“小杰上自习效率不高,发呆和打瞌睡是常有的事。不少同学利用自习能把作业全部完成,回家自己拓展安排。而小杰的作业只能完成一半。”想到这儿,父母觉得小杰浪费了大把时间,决定跟他好好谈谈学习效率的问题。没想到小杰很不耐烦:“你们就别管了,让我自己安排吧!”父母尴尬又无奈。
分析:
孩子拖拉磨蹭的习惯的确令人头疼,若分析其成因,大致有以下4方面:第一,父母自身效率不够高,孩子缺乏学习效仿的榜样。有不少父母回到家玩手机、看电视,跟孩子的交流少。偶尔心血来潮(主要是孩子考得不理想时)才会检查孩子的作业或卷子,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孩子因此暗中模仿父母,一时兴起做一做,热度一过就撂在一边。疑点、漏洞积攒得多了,便因缺口太多而失去信心,不愿持之以恒,追赶补漏。第二,没有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总是到了期限前夕才急抱佛脚,任务堆积过多,最终失去信心。第三,对某些科作业有反感、畏难情绪,迟迟不愿意开始做。第四,做的过程中思维卡壳,想先干点别的转移注意力,结果一去不复返,等到再回来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建议: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拖延,提高学习效率呢?
第一,父母要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在一定时间内做到,并且要坚持做。这样不仅给孩子树立了榜样,在督促提醒孩子时,也更有底气。
第二,帮助孩子养成克服分心、抗拒诱惑的好习惯。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求孩子对自己“狠”一点,学习时定好闹钟,将网络关闭,手机收起。在一个时间段内专时专用,注意力集中。
第三,对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学习任务,将截止日期人为提前。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焦虑,也有助于及时完成任务。
第四,对于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学习任务,安排在心情愉快时去做。也可安排在喜欢的科目之前做,或在完成后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第五,学习中间需要休息时,可以听音乐、闭目养神、远眺等。但不要浏览网站、回复手机信息、看小说、打游戏等,这些活动很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不是“看一会儿”就可以结束的。很多人都是在“就看一会儿”“再玩儿一下”的反复循环中把时间消磨掉的。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