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21日,第十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于南开大学召开。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李维安教授在会上发布了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从2003年起,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每年发布“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及《中国公司治理评价报告》,截至2019年,已累计连续17年发布。该指数评价体系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治理六大维度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全方位诊断,通过发布评价报告,指出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对策。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总体状况
本次由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评价样本量为3562家上市公司,其中主板1827家,中小企业板909家,创业板738家,金融业板块88家。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在2003-2019年总体上不断提高,经历了2009年的回调,金融危机之后,趋于逐年上升态势,并在2019年达到新高63.19,但较去年改善幅度有所放缓。2015-2019年历年提升幅度依次为0.61、0.42、0.18、0.35和0.17。2003-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依次为49.62、55.02、55.28、56.08、56.85、57.68、57.62、59.09、60.28、60.60、60.76、61.46、62.07、62.49、62.67、63.02和63.19。
2019年,构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的股东治理指数、董事会治理指数、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六大维度中除了经理层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之外均呈上升态势,其中股东治理和监事会治理提高最为显著。关联交易分指数和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分指数的提高是股东治理上升的重要原因;监事会运行状况和胜任能力的改善则是促进监事会治理改进的影响因素。从治理等级分布来看,呈现出向较高治理等级移动的趋势:2019年有20家达到了CCGINKⅢ水平;达到CCGINKⅣ的有3026家,占全样本的84.95%,较2018年的81.55%有显著的提高;处于CCGINKⅤ的公司有514家,占全样本的14.43%,与2018年的17.75%相比,有显著下降的趋势。此外,从多年治理地图分布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能力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的梯度提升态势,2019年治理指数高于63的地区数量创历史新高,为17个,占31个地区的比重为54.84%;2003-2014年治理指数没有达到63的地区;2015-2018年治理指数高于63的地区数量依次为1、4、5和10个。
分行业来看,2019年评价排名中,金融业的公司治理指数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卫生和社会工作,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采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等行业治理指数仍然较低。不同地区治理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河南省、天津市、江西省、云南省、广东省、北京市、山东省等地区指数较高;而辽宁省、山西省、海南省、广西、宁夏、黑龙江省和青海省指数较低。控股股东性质不同,治理水平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不同市场板块的公司治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金融业板块公司治理指数最高,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紧随其后,排在最后面的为主板上市公司。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六大维度状况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结果显示,从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六大维度对3562家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六大维度中除了经理层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维度略有降低外,其他维度公司治理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