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酷热的6月高考,近900万的中国考生终于等到了录取通知书,再过几天,新生们将带着美好的憧憬去梦想中的大学报到。与此同时,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德国,50多万名高中毕业生也将在10月份迎来自己崭新的大学生活。
德国也有“高考”吗?都考些什么内容?听说不用一考定终身而且怎么都能上大学,那德国的考生还会有压力吗?这些年德国填报大学志愿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占比三分之二
平时成绩决定能否上大学
小学毕业后按照学生资质分流
中学分为五类,只有文理中学的学生才有资格直接参加“高考”
高中最后两年的八门科目成绩最关键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教育体制的立法权属于各州,所以德国没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德国高中毕业考试由德国的16个州各自独立命题,各个高校也是自主招生,高中毕业考试就相当于德国学生申请大学的“敲门砖”,德国人称之为Abitur(Abitur是拉丁文,原意是“离开”的意思),即等同于德国的“高考”。
想如愿进入德国的大学,首先要拥有高中毕业考试资格,这意味着不但要上指定类型的中学,还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标准。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德国的中学体制。
德国的中学分为五类:普通中学、实业中学、文理中学以及涵盖前三种类型的综合中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针对有智力缺陷的孩子,即特别学校。
小学毕业在11岁左右,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学习潜力,老师会建议学生进入不同的中学继续学习。资质差的学生会被老师建议去普通中学,分数平平又貌似不爱学习的学生会被分到实业中学,只有又爱学习又被认为有潜力的学生会去文理中学。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师资力量,因材施教;坏处是过早地把学生按分数分成不同的阶层,让本来有潜质但叛逆的学生越来越自卑,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德国的文理中学其实和国内的重点高中差不多,不同之处是:只有文理中学的学生才有资格直接参加准入大学的高中毕业考试(Abitur)。普通中学和实业中学的毕业生一般会接受为期三年的职业定向培训,然后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如果有一天这些普通和实业中学的学生突然改变想法,想上大学,他们仍然有“接受教育的第三条途径”——可以在职业学校报名参加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或者普通高校入学资格考试,或者可以通过职业实践获得上大学的资格,例如凭借职业技能考试的毕业证书便可以代替高中毕业文凭获得上大学的资格。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