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我作为成人高校的学生,从北京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同时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一年后,我又考取了北师大的教育硕士。
这些对别人来说,或许是不会太兴奋的事,却是我期盼了20年的夙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常想如果没有当年的选择,我的今天将会怎样?今天的年轻人,不会再有我这样的经历了。
不解的高考情结
1980年,我参加了高考。当时,正赶上高考的高峰年,录取率为1:11.我的成绩虽然过了录取线,因为分数不是很高,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上本科只能是高校的分院;另一种是上清华,但只能读专科。
终究抵挡不住水木清华的吸引,我选择了到清华上学,成为机械工程专业专科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选择,却从此改变了我的求学之路。美丽的清华校园,良好的学习氛围,众多优秀的教师,使我如鱼得水,收获颇丰。但在我的内心,却因此埋下了一个深深的结,总感觉没能进入本科学习是个缺憾。
1983年,我大专毕业了,被分配到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尽管工作十分认真,工作能力不比本科毕业的同行们差,但在工资收入、提升、晋级、职称评定时,专科的待遇相差许多,而且这个差距将一直持续到退休。此外,经常要填写各种各样的登记表,每每学历一栏填写的大专毕业,都时时地刺痛我的心,那种不快只能自己往肚里咽。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人主动为我牵线,我毫不犹豫的表示,对方必须是本科毕业,否则免谈。后来,我结婚了,丈夫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我没有实现的心愿,在丈夫身上实现了,这多少对我是个安慰。
随着儿子的出生,我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那时候,因为没有更多深造的机会,我觉得我这辈子也只能这样了。一个失误,要遗憾一辈子,我对此深有体会。
三次参加成人高考
1997年的一天,丈夫忽然对我说,现在有成人高考了,你可以继续读本科。我心里一 喜,但一想,我岁数大了,孩子又小,算了,这辈子就这样认命了。
他最清楚我的心思,问:“你不去试试?就这样放弃了?”是的,我真实不甘心,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我决定试一回。
这时,离考试报名仅差一个星期,我开始复习准备参加考试。白天上班,没有时间备考;只有到了晚上待孩子睡着了,我才能静下心来看书。
困难太大了。一共考四门,其中三门我在十几年前学过,但都忘得差不多了;另一门《电路原理》,根本就没学过,而且是这四门里最难考的。我告诉自己,没有退路,硬着头皮上吧。结果我以十分之差没被录取。
第二年,丈夫鼓励我,分数差得不多,不妨在试试。我又一次发起冲击,结果又失败了。
第三年,即1999年,我第三次参加成人高考,终于如愿以偿,以较大优势通过录取线,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
三年了,别人都毕业了。而我经过了如此的奋斗,才刚刚迈进了门槛。看看身边年龄比我小一轮还多的新同学,想想学习道路上经历而十年的坎坷,我真实感叹万分。
更大的困难在本科
没入学的时候,感觉备考就够难了,哪料到入学后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艰难。
我原来的专业是机器工程,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基础课,我都没接触过。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听不懂,教材也看不懂,程序更是编不出来。为了获得学位,我的各科成绩考核不能低于80分,还要通过毕业前的统一外语考试。
因为还要工作,我的学习时间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有时上课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坐得浑身酸痛。种种压力和困难一起向我袭来,而我没有退路,只有摆正心态,迎难而上,去争取胜利。
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我认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三年里,前后学了十几门课程,无论是基础理论课,还是到后面层次较高的专业课,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以不变应万变得学习方法。
我注重平时听课的质量和效果,认真对待课后作业。对每一章进行小结,及时转化成个人的知识储备。重点放在期末复习时,进行课程的整体总结。这一过程,实现的是由点(每一次课)到线(每一章),由线到面(整本教材)的连接。在反过来由面到线,线到点。即对所有学过的课程在总体框架上进行理解,寻找各章节之间相互的联系,把握章节理论的知识内涵及其规律的实际运用。
当我对某些理论知识不能充分理解时,我就有针对性的选择出自名家之手的专业书作为教材的辅导参考书,帮助自己在另一层或另一角度提高认识和理解,比起个人的苦苦思索而百思不得其解来说,效率提高了许多,我在这方面获益非浅。
遇到困难时,我积极和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了解别的同学对问题的处理方法,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偏差。我感觉这就像下棋,越跟高手下,你的水平就提高的越快。
人的意志是钢铁。面对种种困难,我没有退缩,主要是源于心底的那份情结,它赐予我强大的精神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它支撑着我一步步地前进。路,在前方延伸,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走。我只有从主观上想办法,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和诸多不利。我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就这样坚持着、坚持着,我终于迎来了本科毕业,迎来了学位证书。
更高的目标——研究生
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但我仍未停止自己学业上奋斗的脚步。在闻名遐尔、具有百年历史的北师大学习的三年,我时常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许许多多非常敬业、非常优秀的老师们。从他们身上,我获取了知识的力量。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教学水准非常高的老师像罗运伦、余先川、宋继华老师,他们的课信息量大,听他们的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和满足。
在这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我不仅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知识的营养,本身也是教师的我更加留意老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开始认识到,要回到我的讲台上,更好地为我的学生们服务,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不再年轻的我,又一次加入了考研大军,成为这其中不和谐的小音符。2003年,我通过了硕士研究生的考试,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胜利的背后是艰难和困苦,我对此感受颇深。
回想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我庆幸自己没有一遇到困难就放弃,通过不懈努力,我跟上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实现了多年期盼的梦想。我感觉充实和幸运:我的学习之路,虽然坎坷和艰辛,却已成为我个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总结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我认为学习应该是人在信息时代的终生追求。我更难忘记,前进的每一步上都渗透着老师们的辛勤汗水,我要衷心感谢敬爱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