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育人方面,今年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十九大报告的表述是“德智体美”。
对此,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在媒体采访时表示,二十大报告中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
仅差一字,近年来重回公众视线的劳动教育或将更受重视。
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之道
课程教学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大中小学均需根据学段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大学阶段的劳动必修课并非教师带领学生打扫卫生、下地干活、上灶做饭等简单的劳动形式。
例如,天津大学开设的《中草药种植与文化传承实践》是该校首批立项的“劳动教育类”通识选修课程,面向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学生开放。授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教授学生辨认各类药材,了解药性,并亲手耕种采集炮制以及制作标本。课程同时融入了中医药发展、创新创业等专业相关知识。该课程获天津市首届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大赛一等奖。
中国农业大学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劳动实践、文化传承等环节,以“知识、认知、实践、文化”四个维度设计育人框架,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行全年全覆盖。
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开设方面,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卢晓东教授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研究员曲霞联合研究,制定了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框架。
该框架将劳动教育课程划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并考虑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场景。“期待各高校能够在准确把握《意见》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学科特点、学校传统,把劳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创造性地落在实处,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卢晓东教授与麦可思研究交流时说。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之方
有教有评、教评结合是当前高校课程的开展方式,劳动教育也不例外。《意见》明确,高校需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并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
以天津大学为例,该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逐步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有效、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参与劳动教育情况。
该校微电子学院开设的《“芯”劳动实践课》开展多维考核评价,从劳动精神学习情况、专业劳动模型完成情况、走访企业情况、志愿服务情况对学生展开评价。
今年初,山西省教育厅公布了该省2021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典型案例,共计16门,山西农业大学有2门课程入选。
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该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评价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客观记录、考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具体来看,学生参与思政课、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教学等的劳动教育学时计入该门课程总学分;修读有关劳动教育类的通识选修课程,计入公共选修课学分;参加校园内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劳动实践并考核合格后获得劳动实践相应学分;参加社会实践、义务劳动、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社会类劳动实践,按照相关规定认定相应学分。学校还将劳动教育成绩作为学生参与评奖评优和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
目前,高校对于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各地政策陆续出台(例如浙江省和安徽省教育厅都发布了该省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及高校落实教学与评价,并积极推进创新改革,劳动教育定会劳而有获。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安徽省教育厅、天津大学等网站.
[2]新闻1+1丨二十大报告中重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深意?.澎湃,2022-10-19.
[3]大学劳动教育如何开展.麦可思研究,2020(4) .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