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劲林建议,高考结束后,考生应当适度地休闲和学习。可以去旅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学习一项自己平时感兴趣但没时间去接触的特长,让自己的假期清闲而不无聊,减轻不良心理带来的危害。
对于考得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考后就一直担心,怕被理想的大学拒之门外,觉得愧对老师、父母,不愿与亲朋好友接触,整天在家胡思乱想。“这种心理使人情绪低落、沮丧自责。”蔡劲林说,无论孩子是因为不努力,还是发挥失常,他们此时的心理非常敏感脆弱,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再去责备孩子,就算是流露出失望与怨意都很容易引发孩子的心理崩溃。
她建议,家长要多给孩子积极的鼓励,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今后的计划,让他们找到努力方向,就不会意志消沉。
同时,考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把自己的想法和苦闷倾诉出来,倾诉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同时,考生要学会以坚强、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失败,不要气馁。
过来人支招:未来靠自己把握
网友“frank”没有考上理想中的中国政法大学,不得不选择上了一所三本院校。但他并没有消沉,上学期间不断努力,今年已经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作为一个曾经的高考失利者,“frank”再三提醒,高考是不可重复的,胜利者永远只是一部分人,但失利者并非“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高考之后的路还很多,职业院校、自考、专升本、在职,机会比比皆是。
“frank”说,面对失利,除了勇气,更需要一些智慧。说得更明白,其实就是转变一点角度,也许只需稍稍转身,就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面对大学,你了解了多少?又准备了多少?“frank”结合自身经验,也给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专业。在大量的容易就业专业排行榜前,你是否几经思量,自己到底适合学什么?是的,专业的确重要,但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专业更多的是一个知识域,借此你可以获得更多洞察的能力,比如理解、归纳、演绎、抽象等。更清晰的现实是,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学数理的很容易从事证券金融行业,学经济的很容易进入政府机关从事文秘、行政管理。当然,如果你始终如一,对专业情有独钟,那么请从一而终吧,这条路你虽会越走越窄,但是必定越走越踏实。
其次是习惯。大学的习惯是开放、沟通与自学,与中学的封闭完全不同。高考的高分数不一定蕴含着高能力,有些能力需要慢慢地培育,这种培育比专业更重要。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