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型心理:自怨自责情绪低落
这类考生在估分结束后,觉得自己会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表现为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
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焦虑型心理:患得患失严重
考后焦虑型心理也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望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迷茫型心理:一下子失去生活重心
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特别是对一些在学习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考生,这种感觉会更明显。
考生往往美美地睡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但过了几天,却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大学。
考生要“放纵有边,松弛有度”
考生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如果考得不理想,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精神高度紧张、疲惫,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泉州师院兼职副教授陈元堂博士表示,这些症状其实是心理失衡的正常情绪表达,家长不用太紧张。不过如果心理压力过大、时间过长,就不利于心理健康,甚至还会转化为心理障碍。因此此类考生要懂得宣泄悲观情绪,学会积极休息。
有些考生对高考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这是不理智的,高考只是通往未来的一个转折点,并非终点,他鼓励考生切莫迷失、沉沦在高考的阴影里太久。
对于考得不理想而抑郁、焦虑、茫然的考生,陈元堂表示,焦虑的根源在于是否接纳自己当下的那种情绪,“一个健康的心态是自我接纳的状态,包括对自己情绪,我考差了,哭一会儿,接纳我的成绩,接纳难受情绪,接纳我的生活,跌倒了,面对它,战胜它,这种状态就是良好的”。
本文转载至互联网,不代表福建高考网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官方删除
注:通过加密传输不会对外展示联系方式
官方企业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志愿填报小程序